|
21#
發(fā)表于 2021-2-1 13:33:29
|
只看該作者
來自: 中國北京
這個話題還真的是有點感觸。多寫幾句吧。
關(guān)中人從根子上來說,很優(yōu)越。有點像現(xiàn)在的上海人,是存在天生優(yōu)越感的。要不是現(xiàn)代經(jīng)濟的變化產(chǎn)生落差,是看不起任何人的。而且從根子里就是贊賞實實在在,踏踏實實的行為,反對過度靈活,投機鉆營的。這個從小的教育就是這樣。
我記得我小時候,在鄠縣的村里,周圍人在言語中就能看得出價值觀。他們把四川來的的叫鬼兒子(精明的貶低),把浙江來的(種草莓地,葡萄園),重慶來的(做機制面),福建來的(做窗戶的)的叫南安子的,把湖北的叫九頭鳥,把河南的叫河南【】蛋。因為這些人都很精明,很會鉆營。不符合我們的觀點。所以全是貶義詞,村里人聊起來都是看不起的語氣。
而河北,山西,陜北,山東,內(nèi)蒙,甘肅,寧夏來的。都是高度贊賞的。因為覺得這些人勤勤懇懇,實實在在。特別交心。(山東人有分化,不喜歡的略貶義叫山東侉子),喜歡的也是很贊賞。
我一直覺得這個價值觀沒問題,直到上了大學后,工作后。做了很多年小生意后。
有點懷疑人生,而且不斷自我修正。
投機鉆營,個人利益至上不是錯,也不是問題。是正確的。只有每個人價值高度貨幣化,社會才能達到高度的公平。反而基于官僚體系的父父子子,君君臣臣,老老實實。才是等級制度下可怕的和諧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