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40#
發(fā)表于 2014-8-20 10:08:42
|
只看該作者
來自: 中國上海
這張一千多年前南宋畫家畫的《西湖全景圖》特別有意思,我生活在杭州,杭州整個城市的中心是水,實際上是一個空的、沒有建筑的中心,建筑物都環(huán)繞著它,你在這個中心連房子都看不清楚,房子在哪里?因為我們中國人認為,自然比建筑更美,所以這些建筑全都混合在自然之中。如果說中國人熱愛自然的話,就應該基本上是這樣的一個狀態(tài)。
這張圖是現(xiàn)在的杭州,完全變了。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我剛到杭州的時候,杭州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直有人想在西湖邊上造高樓,但每次要造高樓,就會有人把這個消息捅到建設部,就一定會有聲音說,杭州不能造高樓。經(jīng)過這樣反復的博弈,最終在1988年,第一棟50米高的高層建筑在西湖邊上建了起來。這戒就被破了,從此一發(fā)不可收拾。
不止是杭州,那時候全國很多大城市都在毀城,毀城之后再建,最后的結果就是圖上這樣。這是杭州嗎?跟剛才那張南宋的圖比,這里不像杭州,這里更像美國。
我經(jīng)常說,我們現(xiàn)在總談東西方文化沖突,其實這種沖突是一個假設,它并不是真的。它的實質(zhì)就在于我們把自己的傳統(tǒng)認定為是不好的、是壞的。
隨便把一些所謂的“沒有價值的東西”拆毀,造起高樓大廈,讓人困惑
我們是中國人,我們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中國建成另一個“美國”。
不少文化都死了,你又如何把它“激活”呢?
西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一直是神圣的,這個湖代表了中國整個城市建筑文化的最基本內(nèi)涵:跟自然在一起。
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,有專家提出了狂想般的建議:把西湖填平,全部造房子,市中心從此能有多大的一塊地啊。或者在西湖上造一座大橋,飛跨而過。這都是“著名專家們”想出來的主意。這也就是為什么在上世紀90年代初,我中止了職業(yè)建筑師的生涯,可以說是“自我失業(yè)”,放棄了我所謂的工作。我停下,是因為我再也不能那樣做下去了。
我們這批從上世紀80年代走來的人有很強烈的探索心態(tài),也就是所謂的前衛(wèi)、先鋒。我們的矛頭指向傳統(tǒng),這種傳統(tǒng)并不是真正活著的中國傳統(tǒng),而是陳腐的、封閉的、將死的傳統(tǒng)。我們以為我們所追求的那種現(xiàn)代化、先鋒性的東西,極為重要;但這時候中國傳統(tǒng)的東西在哪里?我們畢竟是中國人,我們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中國建成另一個“美國”。所以我停下來,待在西湖邊上無所事事、游山玩水,其實我是在思考。因為我想走一條更接近于自然的道路。這條道路并不是你想走就能走的。
我有個一直覺得很困惑、不能夠解釋的問題,就是一些在中國的城市里司空見慣的場景:隨便把一些所謂的“沒有價值的東西”拆毀,因為它的土地價值很高,所以要造起高樓大廈。這樣的場面其實非常慘烈,我甚至認為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事情之一,就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親手毀掉自己的很多傳統(tǒng)建筑。更讓我郁悶的是,我?guī)缀趼牪坏綉嵟,也聽不到有什么反響,只有極少數(shù)的人對此感到痛惜,而他們的力量顯然不能阻止這些事情的發(fā)生。
今天,在中國稍大一點的城市,縣級以上的城市,很多文化都死了,我可以非常直率地說出這個感覺。所以譚盾老師剛才說要“激活”,他說的是把一個暫時睡著的園林激活,我覺得我們面臨的是更艱巨的任務,是文化基本上死了,你又如何把它“激活”呢?這個傳統(tǒng)你回得去嗎?
_________________節(jié)選自王澍《重返自然的道路》 |
|